首页

夏芙女王 免费资源

时间:2025-05-28 01:51:37 作者:第二十一届文博会聚焦文化和科技融合 浏览量:62789

  超十二万件文化产品、四千多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参展

  第二十一届文博会聚焦文化和科技融合

  5月26日,为期5天的第二十一届中国(深圳)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(以下简称“文博会”)在广东深圳落下帷幕。本届文博会以“创新引领潮流 创意点亮生活”为主题,重点突出博览和交易功能,国际化、市场化、专业化、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。

  本届文博会共有6280家政府组团、文化机构和企业线上线下参展,比上届增加265家。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、305家海外展商线上线下参展。展会现场展出超12万件文化产品,4000多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进行展示与交易。

  科技赋能文化,AI为新业态助力

  两家深圳科创公司乐聚和工匠社研发的机器人,共同演绎咏春拳法;腾讯一站式AI创作平台“AI造物盲盒”将参观者的灵感转化为可打印、可分享的三维作品,实现从“脑洞”到“实物”的创意跃迁;“AI机器人咖啡亭”递来一杯拉花精细的拿铁……走进本届文博会首次设立的人工智能展区,最新产品让观众直观感受人工智能技术的魅力和前景。

  “围绕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首次设立人工智能展区,进一步放大了展会效能。”文博会组委会办公室主任、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刘蕾说,通过AI全应用场景呈现、AI科技演出等方式,AI成为本届文博会的创新亮点和重要看点。

  在本届文博会上,嘉宾演讲时,一旁的屏幕实时滚动播放双语字幕。这份实时双语字幕正是由深圳时空壶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AI同传设备生成——据悉,该设备支持40种语言93种口音,翻译准确率达95%。不少参展商表示,这种充满科技含量的服务细节务实高效。

  今年第一次参展的时空壶公司,收获了不少合作机会。“很多旅游行业的参展商表达了合作意向,文博会帮助我们进一步开拓了市场。”公司国内市场负责人李峰说。

  吸引“顶流”新朋友,“朋友圈”不断扩容

  本届文博会吸引了全国文化企业30强等知名文化企业以及国内国际头部品牌企业近300家,其中60余家为首次参展的“新朋友”。文化产业“顶流”企业聚首文博会,共举办超120场新品发布会。

  最新技术在这里闪亮登场。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创新展上,“全尺寸类人身高”的人形机器人展现人工智能与人形机器人的前沿技术。

  文化交流在这里逐步深化。合作共创、双向策展,作为与港澳陆桥相连的城市,珠海借助文博会平台,深化三地在演艺、展览、非遗等领域的合作。

  本届文博会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高。共有来自110个国家和地区的3.5万余名海外专业观众线上线下参会。同时,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国家参展数量、全球合作机构、参展产品品类均创新高,展会“朋友圈”不断扩容。

  交易功能升级,激发产业动能

  本届文博会做优做强交易这一功能,积极打造文化产业投融资超级服务平台。在文化产业招商会暨合作签约仪式上,来自国内外各地的政府组团及部分头部企业,纷纷亮出好项目、签下大订单、对接好资源。

  为期两天的招商会现场签约项目达41个,总成交额再创新高。

  “去年我们通过文博会成功对接资源,将研发中心设在了深圳。今年的展会上,我们又收获满满。”上海沉浸机遇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胡世辉介绍,该公司分别与甘肃敦煌市政府、携程集团等就相关项目进行签约。

  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有限公司总经理方石玉介绍,本届展会特别策划了22项促交易措施,以“文化深水港”对接“经济新蓝海”,实现交易环节的全面扩容、全链赋能、全程无忧。

  在本届文博会上,广东正式发布相关政策文件,提出87条政策举措,着力推动影视、演艺市场、动漫影视等6个文化产业重点领域高质量发展。

  激发文化活力,助推产业发展。21年来,文博会已成长为中国文化产业领域规格最高、规模最大、最具实效和影响力的展会,正从“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”奋力迈向“国际文化产业头部展”。(人民日报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马来西亚扬琴演奏家何康伟:民乐也流行

祁阳自2019年起依托中国农科院祁阳红壤实验站“国字号”平台推广生物菌肥,设立了果树、水稻、蔬菜、油茶等10个试用对比种植基地,试用面积达1.1万亩,并计划打造有机大米、祁阳茶油两个品牌,为促进农业绿色发展,助推乡村振兴提供强力的科技支撑。

加拿大金水仙基金会将办第25届慈善晚宴为加防癌协会筹款

保定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民警 赵宝山:针对出现群众集中办理业务的问题,受灾地区的交管部门增加了服务窗口和人员,提供延时服务,并会同相关部门督促机动车检验机构、社会服务网点、快处快赔中心等尽快恢复服务,最大限度满足群众办事需求。

2024“冬游西藏”启动 一波旅游福利上线

金海林介绍,他们的合作社注册成立于2017年,主打大棚育秧、机械插秧、收割等服务项目。大棚集中育秧减少了人力,缩短5至10天的育秧时间,还可自动进行控光、控湿、控温,提高抗风险能力,让早稻育秧不再“靠天吃饭”,育出来的秧苗根足、苗壮,成活率高,大大提高育秧效率和秧苗素质。合作社今年集中育秧可供应1万余亩水稻用苗。除此之外,合作社还按照每百斤最低150元的价格回收社员和订单农户的稻谷。

汇聚民心民意 代表委员以实际行动彰显新时代使命担当

北京9月27日电 (曾玥 秦亦姝)2023年全球“孔子学院日”活动27日下午在北京举办。活动向18国孔子学院的26位中外方院长颁授“2023年孔子学院院长纪念奖章”,并向5所新建孔院颁授铭牌。

磨憨边检站近6个月高效保障133万余吨老挝甘蔗入境

据悉,21米高龙身安装了电灯。以前,一具灯需要点燃百来支蜡烛,龙身内置梯状横档,以便工人点烛,每夜换烛3次,需蜡烛30斤。(完)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链接文字